在卡尔·纽波特博士的论述里,深度工作的意思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是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的状态。
深度工作不仅是对于正在工作的职场人士有意义,对于任何想要提升自己做事情效率,甚至仅仅是想提升专注的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我们的周围充斥着信息和干扰。包括我自己,手机也是越来越放不下的东西。很难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特别是当一件事情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时。
截至到目前,我一共拿起了手机41次,其中有12次拿起后第一次打开的应用是微信,但今天是周末,几乎没有任何重要甚至仅仅是有意义的消息找我,而且我今天大部分的时间在看书,其间拿起手机41次,可见我的专注的多么低了。
心理学研究表示,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更有助于经济成功。
对于书中关于这个观点的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书。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怎么提高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首先,你得认同深度工作即专心致志沉浸在工作状态里是有价值有好处的,看这个深度工作的方法论才有意义。
1.工作要深入,屏蔽干扰。
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方式。书中举例的几种深度哲学大多是对普通人没多大参考价值的。比如离群索居,独自思考的禁欲主义哲学。比如以年度为单位划分出不受打扰的时间段的双峰哲学。但是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与人协作型的工作,没有自由的时间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这种情况可能就比较适合小段小段的时间去沉入工作中。
我们常说,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好好学。这条规则在深度工作中同样适用。实际上,保持高度的专注是很累的事情,跟我们常规意识中的“意志力强是个人的选择和自律的表现”不同,在《自控力》一书中,作者提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这样一个观点,所以不要给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的太满,留出一点时间来,让自己好好好休息,也有助于下一次全身心的投入深度工作。
2.拥抱无聊,时常也让自己“分心”。
生活处处都是网络,我们也需要与社会关联。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实际上正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真正危害我们的是,稍有无聊或者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会使得人的大脑习惯这种新奇刺激的东西。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的策略是,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之外的时间里,坚决不碰网络。当然这里的网络,特指让人工作时候分心的软件和网站之类的,毕竟像我们这种程序员,日常工作就靠面向搜索引擎编程了,完全不用网络当然是不现实的。
3.远离无意义的社交
在我的观点里,任何事情都具有多面性。从某种角度来讲,社交媒体并不见得如广告中说的那样是当代互联世界的血液,他们只是产品,由一些私人公司开发,投资巨大,营销精心,最终啥的设计目的是俘获你的个人信息和注意力,卖给广告商。在社交媒体上,你其实没那么重要,但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
倘若你是想慢慢的变成一个越来越厉害的人,我建议你可以根据这些方法论结合自身情况实践起来,如果没有,那也没关系。
我个人打算实践的是每个工作日的早上查看完邮件做完工作计划之后就开始关掉微信,开始做最重要的事情。下午午休完不清醒的时候可以摸摸鱼,查看下邮件消息。然后来处理工作上的琐事,大多数时候,工作上的事情还是琐事偏多。晚上回去就看书好了,或者看剧,能让人放松的就好,或者,开心就好。(这里对每日计划的安排来自另一本书中的观点,具体哪本记不清了,但是在最近看的《精进》这本书中,作者对此也做了论述。将事情划分为四个象限,每天我们最开始做的事情应该是计划中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或者至少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琐事总是处理不完的,但是太小的事情,随手就能立马解决掉的事情,也别一直往后堆了 顺手就做了吧)
工作中被各种事情和消息打断无可避免,即使关掉所有通讯工具,还是会有人跑到你身边来打断你,所以这个事情,,尽力而为就好,做不到完全不受打扰也不需要过分苛责